这本花费5年时间打磨而成的科普书与青藏高原的两次科学考察以及古脊椎所的诸多科研成果息息相关。吴飞翔以亲身经历为线索,将艰苦卓绝的科考历程、苍凉壮美的高原奇观、多姿多彩的风土人情和激动人心的化石发现融为一体,配上亲手绘制的古生物插。
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以下简称保定自然博物馆)是保定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下简称古脊椎所)携手共建的。因依托于古脊椎所的科研成果,丰富的藏品和展品资源让它成为目前亚洲规模最大的自然科学类专题博物馆。
最让她哭笑不得的,是在去年国庆期间,这里竟然成了保定游客“投诉率”最高的旅游机构。她每天手机不离手,实时处理“文旅诉求快处”平台上游客提出的问题,其中很大部分问题是因为“抢不到票”。
1月12日下午2点,古脊椎所研究员吴飞翔第二次来到保定自博科学公益讲堂,他不仅要给现场观众做一场新的科普报告——《水下三亿年:青藏高原的中、新生代鱼化石》,更重要的是,第一本由他独立写作完成的科普读物《山海折叠:青藏高原的生命史诗》要在这里举行首发仪式。
在刚过去的2024年刚开一秒中变传奇,同时也是古脊椎所研究员的金海月日常北京、保定来回奔波,遇上节假日总是忙到飞起。
1月12日周六下午4点,馆长金海月还没顾得上吃午饭,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明显很疲惫。她刚参加完第31期科学公益讲堂,又得马不停蹄准备京津冀联合策划的博物馆里过大年系列活动。
“一年前,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开馆时大家心里都比较忐忑,没想到一年后,我们成了保定‘显眼包’。”
保定自然博物馆的火爆程度远远超出了金海月的预料,这也让她切实感受到,“好的自然类博物馆在国内还是稀缺品”。